近年來,貴池區池陽街道煙柳園社區創新打造“如我家事”社區治理品牌,通過“進家門、嘮家常、聚家人、辦家事”四步工作法,逐步實現“社區把居民的事當自家事,居民將社區的事當自家事”治理理念,將社區治理的“千條線”編織成鄰里守望的“同心結”。
進家門:叩開心扉,精準繪制“民情圖譜”
為強化社區治理,煙柳園社區黨總支積極推動社區工作者下沉網格,并擔任網格黨支部書記(網格長),全面負責網格內事務。同時,組建以社區工作者、核心志愿者為骨干的治理隊伍,統一佩戴標識,每周至少下沉網格三次,每次時長不少于1小時,主動入戶走訪,積極跨越居民家門、走進居民心里。此外,通過舉辦各類社區活動,廣泛邀請居民參與,有效增強居民之間、居民與社區之間的了解,進一步拉近彼此距離。
社區工作者“進家門”,為轄區老年人進行“養老認證”
嘮家常:情理交融,巧解鄰里“千千結”
網格長以“貼心家人”角色扎根社區,通過常態化入戶走訪、豐富社區活動,以嘮家常的方式與居民雙向溝通,依托“‘家事’訴求記錄本”動態收集群眾急難愁盼與社區治理建議。
在煙柳園社區紅光小區,97歲獨居老人王光偉曾因孤傲性格,拒絕子女與社區幫助。網格員王菲走訪發現老人多日未出門后,社區工作者持續上門,以打掃衛生、清運垃圾為契機,從聊孫女成長等家常話題切入,逐步拉近距離。考慮老人獨居安全隱患,經反復溝通,最終為其安裝“安全守護”監控設備,與網格員手機實時聯動。同時,轄區黨員汪超主動承擔代辦服務,定期為老人采購生活用品。社區工作者摒棄說教,用“37℃貼心話”融化堅冰,在法理難及之處,以情理溝通凝聚共識,成功破解特殊群體幫扶難題,彰顯社區治理溫度。
聚家人:集智破題,共商共議“家務事”
煙柳園社區黨總支創新打造“老馬議事”“圓桌鄰里議事”協商機制,由老黨員、網格長牽頭,組建4支共30人的專業議事隊伍。每月定期在固定議事點召開小區議事協商會,匯聚居民代表、黨員骨干、法律顧問等多方力量,共商共議民生難題。
近期,轄區自建房巷道改造因居民意見分歧陷入僵局。社區迅速啟動“破題”行動,組織9排169戶居民推選9名代表集中反饋訴求,并由退役軍人馬明亮擔任聯絡人。馬明亮主動提供自家院落作為議事場所,“老馬議事點”由此誕生。在議事點,14項改造議題經多方代表充分協商,達成共識;小問題由排代表即時協調化解,顯著提升改造效率。通過協商,雨污管道鋪設、水表安裝、綠化硬化等問題得到妥善解決,改造工程順利竣工,徹底消除了汛期隱患,彰顯了基層協商議事機制在民生工程推進中的強大效能。
老馬議事點
辦家事:先鋒聚力,閉環守護“幸福網”
煙柳園社區推行網格長“問題收集、核實協商、跟進辦理、結果反饋”一站式服務模式,嚴格落實“首問負責制”。網格長全面統籌網格事務,對居民訴求,屬社區職責范圍的即接即辦;超出職責的,通過“一網統管”分級辦理機制及時上報,并全程跟進、動態反饋,真正實現“找一人辦所有事”。
今年3月,社區工作者在紅光小區網格走訪中,發現多戶居民反映樓頂太陽能設備損壞存在安全隱患,22號樓孫孝兵也在微信群發出緊急呼吁。網格員迅速響應,聯動物業、業委會,組織黨員先鋒隊摸排訴求,精準鎖定72戶居民關于廢棄太陽能拆除的高頻需求,并將其列為重點攻堅項目。社區黨總支牽頭,聯合多方力量快速制定維修方案,從登記戶數、協調拆除時間,到現場監督、安全保障,形成全流程閉環管理。目前,第一階段已順利拆除59戶,后續拆除工作正有序推進,高效服務贏得居民廣泛贊譽。
煙柳園社區紅光小區太陽能隱患處理協商議事會
“民之所憂必念之,民之所盼必行之”煙柳園社區將持續深化“如我家事”工作法,用“走心”換“民心”,以“"共情”促“共建”,讓社區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溫度,用心用情描繪“幸福煙柳”新圖景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