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深化社區治理效能,滿足居民多元需求,貴池區杏花村街道杏花村社區創新推出“三學兩練”人才培育機制,以“鄰事茶話會”為載體搭建居民議事平臺,推動社區治理從“被動應對”向“主動服務”轉變,有效激活社區治理內生動力,實現社區治理效能與居民幸福感“互促共贏”。
靶向賦能“三學”體系。“杏學課堂”強根基。杏花村社區聯合共建單位、法律顧問等打造常態化學習陣地,圍繞《人民調解法》《基層自治條例》等法規,結合繼承糾紛、鄰里矛盾等高頻問題,通過“案例剖析+條文解讀”模式開展培訓,精準提升社區工作者法治素養與理論水平。警示教育筑底線。運用警示教育、案例分析教學法,組織紀律紅線案例分析會,建立負面行為清單臺賬,通過剖析違規操作導致居民信息泄露的真實案例,讓工作人員深刻認識到嚴守紀律的重要性,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與規矩意識。實戰促學增技能。開設“矛盾調解訓練營”,設置心理疏導、糾紛調解角色扮演等模擬場景,切實增強社區工作者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。今年通過系統化技能培訓,社區已培育出20余名“法律明白人”和“矛盾調解員”,他們的加入讓小區環境整潔優美,鄰里關系更加和睦融洽,居民對社區工作的滿意度大幅提升。
杏花村社區依托社區“杏學課堂”,舉辦了社區物業管理服務能力提升專題培訓會
實踐淬煉“兩練”機制。結對跟練機制。推行“老帶新 一對一”結對機制,每個網格配備“1名資深社區工作者+1名新進工作者”,手把手傳授“敲門入戶”“訴求登記”等實用技巧,助力新入職的社區工作者熟悉民情、積累實踐經驗。社區工作者主動邁開步子,深入每一戶家庭、每一個角落,用腳步丈量社區,用真心傾聽民聲。新入職的小汪在老社工的帶領下,從最初面對居民緊張局促,到能熟練運用溝通技巧,在一周內完成了整個網格的住戶走訪,不僅摸清了獨居老人、雙職工家庭等特殊群體情況,還記錄下樓道雜物堆積、路燈損壞等23條居民訴求,展現出快速成長的潛力。項目歷練機制。鼓勵新人獨立策劃“鄰事茶話會”議事平臺與“杏好有鄰”志愿服務活動。在浦西新城小區新能源車充電樁安裝項目中,新社工小劉獨立承擔從調研到落地的全流程工作,面對居民對選址、施工噪音等方面的分歧,小劉組織3場“鄰事茶話會”,運用在結對跟練中學到的溝通技巧,協調施工方制定分時段施工方案,最終項目順利落地,既滿足了居民需求,又增強了社區歸屬感。
新入職社區工作者到居民家中走訪,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進行退休認證
聚焦民需治理升級。社區堅持以 “三學兩練” 機制為引領,深度融合民生服務與隊伍建設,走出一條基層治理創新發展之路。在民生服務領域,社區構建“民意收集-問題解決-反饋閉環”服務體系,將居民需求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。已累計收集居民意見建議 75 條,涵蓋環境衛生、基礎設施修繕、便民服務拓展等民生熱點,解決實際問題 68 件,有效辦結率達 90.7%,切實提升居民獲得感。在隊伍建設方面,依托 “三學兩練” 機制,通過系統化學習與實戰化訓練,推動社區工作隊伍實現全方位成長。工作人員的政策理論水平、業務能力及服務意識顯著增強,在近期處理鄰里糾紛的工作中,他們憑借扎實的政策知識和良好的溝通技巧,快速化解矛盾,贏得居民好評。隨著社區隊伍專業素養的提升,在政策解讀、矛盾調解、便民服務等工作中,居民滿意度大幅提高。同時,團隊形成 “分工明確、協同配合” 的高效工作模式,為社區治理筑牢了堅實的人才根基。
新入職社區工作者獨立策劃了“鄰事茶話會”
下一步,杏花村社區將持續深化“三學兩練”機制,不斷豐富學習和訓練內容,創新工作方法,構建長效機制,全力打造有溫度、有活力的幸福社區,書寫基層治理新篇章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