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池陽街道結合皖美紅色物業建設,以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為抓手,以居民生活中急難愁盼問題為切口,堅持織密基層治理網格、發揮共建共治能效,激發居民自治活力,持續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,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。
重心下移,織密基層治理“小網格”。在綜治網格的基礎上,進一步將網格織密織細,下屬6個社區劃分為67個網格,根據網格內小區、網格樓棟黨員數量和人口分布情況,建立小區黨支部32個,全面構建“街道黨工委-社區黨委(黨總支)-網格黨支部-黨員樓棟長”的四級聯動管理機制,夯實治理基礎。通過建立一套臺賬“覆蓋到戶”,網格內分別創建一個微信群“覆蓋到人”,做到格不漏戶、戶不漏人。利用“1+N”的模式,即一個網格由1個網格員全面負責,N名黨員、志愿者共同參與,把黨建引領、政策宣傳“鑲嵌”到每個治理“微單元”,夯實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的組織基礎和保障。網格員作為黨群之間的“聯絡員”,對群眾的矛盾糾紛、疑難雜癥及時進行溝通、反饋,并給予相關意見、建議,及時排查發現解決民生問題,做到“民有所呼,我有所應”。
力量下沉,發揮共建共治“大能效”。街道黨工委書記牽頭,組建黨員先鋒隊,每名黨員定點聯系社區,深入社區小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。結合每月16日開展的“學雷鋒月月行”和便民大集市活動,組織引導在職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。吸納共建單位、非公企業黨組織負責人進入社區“大黨委”,有效凝聚行政執法、公安片警、轄區單位、物業公司等各方力量。社區黨委牽頭召開聯席會議,涉及居民利益的重要事項共商、資源共享、難題共解。建立需求、資源、項目“三張清單”運行機制,重點圍繞黨員群眾代表提出的難點問題,協商確定解決方案。今年以來,召開聯席會議38次,解決群眾反映問題169件。與共建單位簽訂雙向資源共享協議,推動轄區內各類圖書閱覽室、健身場所等全部免費向居民開放。
權力下放,激發居民自治“新活力”。結合皖美紅色物業工作,打造以小區、物業、業主為主體的“三位一體”議事協調平臺,協商解決小區治理中的難點、痛點問題,構建良性治理機制。制定“社區黨委、業主委員會、小區住戶”三方定期評議制度,落實管理監督信息公開化,規范物業公司服務行為,設立“意見墻”“書記工作室”“議事廳”等紅色服務陣地,召開各類代表懇談會共32次,收集居民問題需求54個,實現“件件有落實,事事有回音”。業主委員會代表由小區居民自主選舉產生,并確保業主委員會中黨員人數過半,居民生活中有任何疑問都可直接向業主委員會報告,通過更為精準的對接和直抵人心的服務,切實打通民意溝通渠道,及時解決居民生活難題,配合網格員和樓棟長,做到小事不出門,大事不出樓。(田甜)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