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池陽街道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,按照“邊實踐、邊探索、邊完善”原則,聚焦“三個紅色”,三步漸次推進,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,不斷提升居民幸福感、獲得感、安全感。
緊抓“牛鼻子”,彰顯“紅色引領”。建機制。堅持將黨的領導貫穿“紅色物業小區”創建始終,實現“一張清單明權責,一套機制管考評”。全覆蓋。出臺《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提升三年行動方案》,新引進平米、瑞格等4家物業企業兜底托管,實現商圈、市場及56個小區物業服務全覆蓋。完成32個紅色業委會組建、14個小區雙提升和42個小區改造項目。強保障。多方籌集資金500余萬元,傾力打造“最干凈街道”,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。建成32個小區黨群服務站,高標準打造“君悅璽園”、“紅光新村”小區黨群服務站并延伸到樓棟。促規范。強化物業企業主責意識,將黨建工作要求寫入公司章程,加強標準化規范化建設,全面延伸黨建觸角,實現黨的聲音“一喊到底”。
織密“五鄰網”,探索“紅色治理”。創新推出“五鄰工作法”,打通為民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。由鄰評事。圍繞涉及小區問題類別及內容建立《問題清單》,以辦理時間、過程及結果為內容建立《辦理清單》,踐行“大事小事,隨叫隨到”為民服務宗旨,收集問題450條,接受評議監督335件,公開辦理結果115件。讓鄰知事。線上依托68個網格微信群,常態推送黨的創新理論和各類惠民政策3000余條。線下以鄰里黨員代表為講師,開展接地氣、心貼心、面對面的反電詐、文明創建等宣講交流98場,弘揚主旋律,傳遞正能量。聽鄰說事。建立“小區黨支部書記-黨小組長-網格長-樓棟長”四級責任體系,廣泛收集民情信息1610條,全面排查化解風險隱患118起,做到下情上報、上情下達。請鄰議事。多渠道挖掘42名小區能人擔任議事長,召開老舊小區改造、業委會換屆等協商議事會65場,真正讓廣大居民成為問題的提出者、解決問題的參與者和議事結果的受益者。幫鄰辦事。組織志愿服務隊深入小區樓院開展愛心義剪、健康問診等志愿活動,提供關愛幫扶622人次。聯合6個代表聯絡室、3個委員工作室、47家黨建聯盟單位解決群眾急事難事65件,實現為民服務一體化。
共筑“同心圓”,聚合“紅色能量”。完善街道“大工委”、社區“大黨委”機制,實現共建共治共享。紅色服務提質。重點打造清風、古舜、煙柳園3個社區閱讀空間和君悅璽園小區紅色消防體驗站。密集開展“學雷鋒月月行”、便民大集市、觀紅色電影等,讓“紅色文化”滲透日常。延伸服務提標。建立“十戶聯防”自治機制,定期開展商圈、小區義務巡邏。探索“物業服務+九如城養老服務”模式,開設形體、書法、葫蘆絲等班次,吸引600多名老年居民參與其中。社工服務提效。街道現有10名中級社工師、21名初級社工師。引入專業社工機構,設立“錢姐工作室”,培育“錢姐微家”調解品牌,為居民提供“微普法、微服務、微議事”服務,先后參與小區調解300余次。(撰稿:田甜;審核:童慧慧)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