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池州市貴池區清溪街道通過建強一個基層堡壘、搭建一套議事平臺、探索一種共治模式,推深做實黨建引領小區治理,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。
建強一個基層堡壘,延伸治理觸角。堅持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、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,按照“一小區一網格、一網格一支部、一支部一服務”原則,推動全街30個物管小區全部成立小區黨支部,有效延伸支部服務鏈條。注重在社區工作者、離退休干部、退役軍人等黨員中優選負責任、能力強的同志擔任小區支部書記,強化人員配備。整合小區黨支部、物業服務企業、業主委員會辦公室等紅色陣地,將小區黨群服務站點建在小區內人流量大的核心區域,為轄區居民提供優質、便捷的交流空間,打造“家門口的紅房子”,有效實現資源共享、優勢互補。
搭建一套議事平臺,打通治理堵點。以“皖美紅色物業”建設為抓手,以華宇、金房物業黨建為模范,引導物業服務企業搭建“1258鄰”互助群、皖美居家互助群等紅色平臺,充分了解居民問題訴求,實現物業與居民間良性互動。持續推進業委會建設,指導成立一批優質業委會,引導業主有序參與,依法依規依約治理,形成一套緊密互動、充滿活力的管理體系,讓“小區的事情小區商量辦”。小區黨支部、物業服務企業、業主委員會三方聯動,充分運用民主協商議事“法寶”,實施物業服務企業、業委會重大事項提前報備和黨組織先議制度,在矛盾糾紛升級前,小區提前介入,將矛盾消除在萌芽,構建“矛盾聯解”的良好運行機制。
探索一種共治模式,提升治理精度。開展駐區單位與街道社區共駐共建活動,成立街道“大工委”、社區“大黨委”,完善運行機制,協商解決區域性、群眾性重點工作問題,打造“大事共議、實事共辦、要事共決、急事共商”的良好機制,讓責任鏈條切實“緊起來”;街道社區和駐區單位教育、文化、體育等場所陣地共享,把各類資源充分“聚起來”。結合聯系單位職能和在職黨員個人特長、興趣愛好等,圍繞居民需求,創新實行“群眾點單、社區派單、黨員接單”模式;廣大在職黨員進社區,發揮專業力量,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,切實打通服務群眾“最后一公里”。發揮社區黨組織引領作用,引導離退休干部、社工、教師、退役軍人、養老服務從業人員、志愿者等群體以“專業帶動、服務聚焦、多方聯動、因地制宜”為服務宗旨,成立“嗯媽”微小幫、銀發志愿團等8個志愿者組織,為居民排憂解難,使社區服務更加貼心細致、深入民心。(方曉華)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